中醫教冬天KO手腳冰冷 煲栗子湯暖水袋敷穴位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1/05 18:4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7

分享:

分享:

一到冬天,不少女士們便叫苦連天,手腳冷冰冰的總不和暖。中醫師說手腳冰冷與氣血有關,不想做「冰山美人」,最重要是找出手腳冰冷的問題源頭。

註冊中醫師盧文健指出,手腳冰冷有兩大因素,與個人的氣血有關,因此不同年紀都會出現手腳冰冷。

氣是指氣的缺乏、氣滯或運行欠佳,是手腳冰冷的關鍵,也是核心問題。《難經‧二十二難》有云:「氣主煦之」,氣的作用包括溫煦、固攝、推動。

至於血,血之濡之,血的作用是濡養五臟六腑。凡身體氣血缺乏或受阻止,都會出現手腳冰冷情況。

【延伸閱讀】薑粉熱水泡腳 KO手冰腳凍

血虛者易有手腳冰冷,當中尤以女士佔多數。

女士們每月有月經,生理上導致失血的情況,此可造成氣血虧虛。這也在於當事人體質之強弱,也與飲食生活息息相關,可以影響其氣血在缺損之後補充是快是慢。

他指有些女士不止冬天會有手腳冰冷,夏天在冷氣間和多喝凍飲,也可以令身體出現虛寒的寒性體質,出現手腳冰冷。

不是單一症狀

盧醫師表示,手腳冰冷在中醫角度並不是單一症狀,是幾種證型的結果,例如:

心脾兩虛:症狀有心悸、失眠。

脾腎兩虛:症狀有腰膝痠軟、型寒肢冷、小便清長。

肝鬱脾虛:症狀有精神緊張、情志抑鬱、大便稀溏。

以上3情況,都可令當事人出現手腳冰冷的臨床症狀,但實質問題所在,或可兼夾哪些症狀,透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,從而判斷病人屬於哪症型。

他說,手腳冰冷顯示了身體虛寒較重,寒的特徵是「主收引」,意謂手腳、腰部及肩頸肌肉出現繃緊,長遠來說易有肩頸膊痛的狀況。

手腳冰冷是一個症狀,可引伸其他問題。如本身身體虛寒的脾腎陽虛,或月經有問題,只會令問題更嚴重。如虛寒與懷孕有關、腎虛者人更易疲勞,因此,必須先解決引伸問題的主因,不能當手腳冰冷純粹是一個病。

防冷三寶

就症狀而言,多穿衣及浸浴都有一定作用,但改善體質比純粹處理症狀更奏效。透過食療湯水、穴位按摩以及在適當位置敷暖水袋,可增強體質增從根本來解決手腳冰冷。

第一寶:湯水

秋冬當造食材栗子、腰果來煲湯,可有補氣作用。
甘栗腰果湯製法:甘栗5兩、腰果2兩、陳皮一角、瘦肉適量,5至6碗水煲最少45分鐘。

第二寶:暖水袋

盧醫師指注意暖水袋不要敷錯。「若手腳冰冷只敷手腳,會對心臟產生一定壓力,而應敷在中脘穴、神闕穴、氣海穴,宜在睡前敷,每個位置敷5至10分鐘,能有溫暖手腳作用、增強體質效果。」

第三寶:按穴

不時按壓足三里和腎俞穴,對增強體質有幫助。另外亦可針灸。

針和灸是兩方面,針一些補氣穴位,如以上提及的足三里和腎俞穴。至於灸,是用艾條來薰補氣、補弱穴位,如中脘穴、神闕穴和氣海穴。

【延伸閱讀】冬天不適宜大補 食栗子可補脾健腎

撰文 : 周美好 TOPick記者